孩子有这些表现,警惕多动症!
多动症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简称,是以注意力不集中、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为特征的疾病,属于精神医学中的破坏性障碍范畴。 患多动症的概率有多少? 多动症是儿科门诊中多见疾病,几乎占精神科门诊的半数。14岁以下小儿的患病率为7~9%,半数以上在4岁前发病,男孩发病率多于女孩,男女患病率之比为4~6:1。日本的山崎晃登报告的该病患病率为,学龄期儿童3~5%,男女比率为4~9:1。同卵双生的儿童若其中一人患病,则另一名患病的可能性为55~92%。 引起多动症的原因? 1.围产期原因 母亲妊娠过程中和围产期中有问题,则患此病的几率比正常对照组儿童高2倍。主要问题有:母孕期健康状况不佳、2岁以下初产、妊娠中毒症、子痫等,胎儿因素的胎儿期的各种障碍、出生时头部外伤和其它的分娩时的障碍等。 2.遗传学因素 可能与多巴胺受体等基因有关,可能是一种多基因性疾病。 3.脑功能障碍 头部CT或MIR中有时可见到额叶的皮质、小脑的一部分、大脑基底核等处,只少有两处的神经元群有问题。或者,右前额叶的皮质、尾状核、苍白球等出有小的问题。 4.神经介质代谢障碍 作为与遗传因素相关的问题,神经介质特别是儿茶酚的代谢障碍,可能与本病有关、铅中毒与本病有关,铅中毒的小儿中有1/3被诊断ADHD。 5.食物的问题 目前有食物添加剂和被漂白的砂糖与ADHD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,但是,究竟是哪一种食品,是什么原因尚未确定。 6.葡萄糖代谢障碍 有的学者认为葡萄糖代谢障碍导致额叶功能低下,可能ADHD的症状有关。 7.甲状腺激素分泌障碍 目前有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有关的基因异常的报告,也有ADHD的患儿应用中枢刺激剂无效时应用甲状腺激素的报告。 多动症有哪些症状表现? (一)幼儿期 1.好动,不安静,对任何人都不感到生疏。 2.不是用手而是只用肘部激烈地进行着爬行和转动活动,在开始独步时见到过剩的运动。 3.在幼儿园中不能始终如一的在教室中学习,一点点小事就会产生注意力涣散。 4.不能参加集体活动,脾气暴躁,难交朋友。 5.语言发育迟缓,说话的方式和能力低于同龄小儿。 (二)学龄期 1.移动性多动:不安静,好动,很难坐在座位上。早晨醒来就不停地活动,忙忙碌碌从不停止,一直到晚上入睡时止,没有片刻停止。 2.非移动性多动:即使能坐在座位上也是多见身体和肢体的活动。 3.冲动性:一点点小的刺激就会立刻产生注意力的涣散。常因外界干扰分心,不能自始至终地做完任何一件事,做事有头无尾 4.传导性: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,激烈地向感到兴趣的人或物活动。 5.常常干扰他人的谈话,或者常在他人谈话时插咀。常常手脚不停、坐不住,乱跑,喜欢惹人,常常与同学吵嘴打架。 6.与他讲话时常似听不到,常常丢掉或忘掉物品。 7.学习成绩明显的不佳,忽上忽下,成绩波动很大,抓一抓上升,不抓就下降。上课不注意听讲,做小动作,东张西望,摆弄东西。 8.动作笨拙。 9.当患儿发现自己的缺点时,常常表现为或者是陷进去,或者是与之相反,去攻击他人。 1.自我控制力差,情绪不稳定,常发脾气 11.写作业不能集中注意力,边做边玩,咬指甲、咬铅笔,切橡皮等。或者做作业常马虎,丢三落四,须在家长严厉督促下才能完成。 12.临床检查和辅助检查可见视觉和运动系统的不统合,脑电异常、神经学的四肢肌张力减低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