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?小儿抽动症特征?
抽动症的治疗,孩子越小越好办,症状基本可以较快好转。小学之后,由于有学习的压力,情况比较复杂,要难办一些,不过只要坚持合理的治疗方法,还是会有进步的。 抽动症的治疗,医院的以药物治疗为主,分西药和中药两种。西药大都是精神类的药物,是直接作用于情绪的。因为抽动症的本质是对紧张焦虑的习惯性宣泄,所以,药物可能直接缓解紧张焦虑,所以当时会有一定的作用,但是药物不会改变根本——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的性格,而且西药通常有副作用,所以,不建议服用西药。 中药有时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,这是因为抽动症形成之后,不但紧张焦虑时会有症状,在身体不舒服、困、累、生病等情况下症状也会更加明显,因为抽动动作会缓解身体的不舒服感。所以,服用中药调理身体,身体舒服了,抽动的症状也会减轻一些。但是,同样,中药也不会改变根本,只是副作用会少些。 所以,我不建议用药。其实不但是我,活跃在百度抽动症吧的另外两位名人:天人气和、海夫人都不建议用药,我们三个都提倡心理治疗。只不过实现的方式各不相同。 孩子有了抽动症之后,现在大家都知道要对孩子宽松一些。所以,很多家长走向了另一面,以前对孩子很严格,结果造成了孩子的抽动,现在不敢管了,或者不知道如何管了,又任由孩子发展。但是现实又不允许如此。比如,孩子想看电视,说好看了半个小时就停下,但是孩子到时间不停,又不敢管孩子,结果一看就是两三个小时。孩子如果在幼儿园,可能没什么大的问题,但是如果在小学之后,由于晚上的时间是一定的,都用来看电视,做作业的时间肯定不够用,结果会因为作业完不成而着急,担心老师的批评。长此以往,学习成绩下降,或者学得困难,会造成新的压力,其实这种宽松的结果比较终是是不利于抽动症的解决的。 再比如买东西的问题,得了抽动症之后,家长不敢拒绝孩子的要求,结果孩子没有节制,要求越来越多,比较终孩子还会让家长忍无可忍,结果发生冲突。所以,不敢拒绝要求,比较终并不会使孩子平和、舒服。 孩子之所以得抽动症,与家长太严有关。但是太宽松,又会酿成新的问题。所以,还是要严格和宽松的中庸为好,也要学会让孩子能够欣然接受的管教方式。参考:维尼电台秀:面对孩子的种种要求家…其实这和一般儿童教育的原则是一样的。 研究发现18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,每1人中就有1人患抽动症。抽动症的症状曾被形容为牛、马被虱子叮咬时出现的不自主的、无目的的、重复的和的肌肉收缩动作。抽动可表现为两种形式: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。我们可以见到很多成年人会出现不自主的眨眼、挤眉和清嗓子,即使他们的眼睛并没有什么问题,也并未处在感冒或咽炎的发病期,这些动作也会不时出现,而他们自己似乎控制不住,或者并没有意识到。这种不自主地眨眼、挤眉属于运动性抽动,不自主毫无缘由地清嗓子,属于发声性抽动。 运动性抽动的症状表现常见的还有吸鼻子、张口、努嘴、点头、甩头、摇头、皱眉、耸肩、伸脖子、做鬼脸、眨眼、拍手、跺脚,甚至模仿行为、猥亵行为等,而发声性抽动的症状表现常见的有“嗯”、“啊”等单调的发声,或者类似动物的叫声,如犬吠样吼叫,甚至会有模仿性言语、重复性言语和秽语。如果在运动抽动的同时有发声抽动,且常伴有一些行为障碍,如模仿动作、模仿言语等,就是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,亦即歌手王矜霖所患的抽动秽语综合征,也经常被称之为Tourette综合征、多发性抽动症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