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六一儿童医院 > 多动症 >

多动症宝宝!

来源:广东六一儿童医院 日期:12-21

什么是多动症?  「注意力缺陷障碍(AttentionDeficitDisorder)」&「多动性障碍(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)」,一种常见的精神失调状况,目前常见的案例以儿童为主,但此类状况也会在成人身上出现。  在7岁以下,约有3%至5%的儿童会出现症状。根据卫生组织的《通用疾病分类手册》第十版称此症为「过度活跃症」(HyperkineticDisorder),分类编号为F9,一般又俗称为「多动症」、「过动儿」。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(ADHD)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,仅美国就有超过5万儿童罹患该病。尤其令人关注的是,该病的确诊率正在逐年增加:213年,美国健康统计估计,9.5%的4-17岁的儿童(13.3%的男孩,5.6%的女孩)被诊断为ADHD。此外,近2%的3-4岁儿童被诊断为ADHD,这一比例比1997年的.5%增长了近4倍之多。  多动症是非常容易被误解的疾病。孩子调皮好动,不守纪律,常被老师和家长认定是得了多动症。  其实,真正的多动症又叫「注意缺陷」,是一种脑功能障碍。  网上有很多良莠不齐的诊断标准,容易让人把有多动行为的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。  如果想了解更多,可以回到微信主界面,在对话框中回复「标准」,查看比较新的美国精神病诊断标准DSM-V中对多动症的诊断标准。  但是要强调一点,不可随意为孩子诊断。如果真的担心孩子有多动症,应该尽快去医院就诊。  别给孩子随意贴标签  多动症的孩子可能出现像忘带作业、不听指挥、话过多等表现,但实际上,很多孩子在一定的年龄或情境下都会有类似表现,这是因为孩子好奇心强,易冲动,自控力差,社会经验少。  偶尔表现出多动行为或经常表现出某一种多动行为,并不意味着就是多动症,家长和老师千万别随便给孩子贴标签,更不要随意诊断、治疗。  真的多动症和只是有一些多动行为是不同的,前者在任何情境下都多动。有的孩子写作业不专心,但玩游戏或拼乐高能专注半小时甚至一两个小时,就不是多动症;还有的孩子在家里很淘气,在陌生环境很乖,也不是多动症。  曾经有一个九岁的男孩被妈妈带来求诊。他刚转入一所寄宿学校不到三个月,据老师反映,孩子课堂上走神、玩铅笔盒等小动作不断,生活老师也反映,他在宿舍里不能安静待着,有时还主动挑事,跟同学处得不好。  在我们坐下来的前二十分钟,这个男孩一直比较僵硬地以同一姿势坐在椅子上,但手在不停地搓椅子垫、擦把手,脚在蹭或轻踢椅子腿儿,确实一刻没闲着。二十分钟后熟悉后,这个孩子变得特别爱说,语言逻辑性和用词的精炼虽不够好,但他特别想表达,说到高兴处,还站起来在屋子里一边走一边东摸摸,西碰碰。  我问他妈妈孩子在家里什么表现,他妈妈说,在家里他有时能一个人玩一上午积木,也不出声,连水都不喝,有时候兴奋起来也说不停。另外,转学前没有听老师说过他的问题,转学后这三个月才有这种毛病。  从时间和整体表现上可以看出,这个孩子没有到多动症的地步。  有多动行为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,是因为他太过活泼、兴奋,而真正的多动症的孩子恰恰是大脑的兴奋度不够,刚干一会这个就没兴趣了,便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了。这样的孩子,从眼神能看出他的无聊感或带着疲倦、没意思的表情,这与假多动的孩子炯炯有神和精力旺盛对比非常鲜明。  真的多动症的孩子聊天时一个话题没完会转移到别的话题,你能察觉他说着说着就忘了或心不在焉的状态;而假多动症的孩子虽然说话也是天南海北,但他一般不偏离主题,或是内容有延续性。
    
快速挂号
  • 就诊姓名

  • 联系电话

  • 就诊日期

  • 病情描述

今日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