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动症的表现和治疗!
随着新学期的来到,孩子学习任务加重,不少多动症患儿因没时间继续就医,常漏服药物,以致病情波动,影响孩子的学业和人际交往等功能。在这里提醒家长,开学后的治疗不能放松。 孩子多动早识别 多动症是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俗称,医学上称作Atten-tion-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,简称ADHD,这些孩子在学习、生活或其他活动中,往往不能注意细节或常常粗心大意而发生差错。 学习上,他们难以保持注意力,上课小动作多,爱讲话,平时容易丢失作业本、铅笔等用具,常因为粗心做错题目;不能独立有序地完成作业,做作业时拖拖拉拉。生活上,他们独立自主性差,行为冲动,不能很好地与家长和老师相处。这些症状给多动症孩子带来了苦恼。 多动症影响一生 多动症不仅对学龄期造成影响,更多的是对孩子一生的影响。 据调查显示,大约一半多动症儿童的症状可持续至青春期,一些孩子的部分多动症症状甚至会持续至成年期,使他们在行为举止上有缺陷。多动症患儿由于学习成绩差、人际交流差而受到老师的批评、同学的疏远、家长的斥责,容易形成心理缺陷。如果没有得到及时、适当的治疗,久而久之会伴发对立违抗、学习障碍、情绪障碍,一旦进入成年期,则易出现物质依赖、反社会人格和违法犯罪行为。 多动症的原因 1.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 有人认为,多动症的发生,可能是由于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,住处不能及时传递而造成的一种病态。 脑内神经递质(如去甲肾上腺素、多巴胺)浓度降低,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,使孩子动作增多。 2.脑组织器质性损害 大约85%的患儿是由于额叶或尾状核功能障碍所致,包括: (1)母亲孕期疾病:高血压、肾炎、贫血、低热、先兆流产、感冒等。 (2)分娩过程异常:早产、钳产、剖腹产、窒息、颅内出血等。 (3)生后1-2年内,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及外伤的患儿,发生多动症的机会较多。 3.遗传因素 大约4%的多动症患儿的父母,其同胞和其他亲属,在其童年也患此病,单卵孪生儿中多动症的发病率较双卵孪生儿明显增高,多动症同胞比半同胞(同母异父、异母同父)的患病率高,而且也高于一般孩子,上述几点均提示遗传因素与多动症关系密切。 4.其他因素 近年,许多独生子女家长“望子成龙”心切,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,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,是当前造成儿童多动症的原因之一。 另外,吃了食物中的人工染料,摄入含铅量过度的饮食(不一定达到铅中毒)也会导致多动。 有些家长以为孩子多动就是“多动症”,给孩子吃一些镇静的药物,结果给孩子造成很多副作用。小编不建议妈妈们给孩子乱用药,用药要遵医嘱,能不吃药就不吃药,可以试试下面的法子()